各有关单位、全体博士后: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工作安排,2021年将开展第69批、第70批面上资助、第3批特别资助(站前)和第14批特别资助(站中),以及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类型
(一)面上资助
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经过专家通讯评审确定资助对象。资助分为一等、二等,自然科学资助标准为一等12万元,二等8万元;社会科学资助标准一般为一等8万元,二等5万元。2021年资助人数约为当年进站人数的三分之一,对从事基础研究和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创新研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适当倾斜。
(二)特别资助
特别资助分为特别资助(站前),特别资助(站中)两种类型。
特别资助(站前)是为吸引新近毕业的国内外优秀博士进站,在自然科学前沿领域从事创新研究实施的资助。由专家会议评审确定资助对象。2021年资助人数约400人,资助标准为18万元。
特别资助(站中)是为激励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增强创新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实施的资助。由专家会议评审确定资助对象。2021年资助人数约 800人,资助标准为自然科学18万元,社会科学15万元。
(三)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是为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版在站期间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资助领域为自然科学。专著编入《博士后文库》,设有独立书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21年资助约30部专著,资助标准为每部专著平均8万元。
二、申请要求
(一)面上资助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2.进站18个月内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
3.申请项目应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项目非涉密,且为本人承担。
4.入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实施的各类博士后国(境)外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除外)的派出人员,在完成派出工作或提前结束国(境)外研究工作后,继续在国内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由我校人事处出具证明后可申请。
5.如果申请项目所属一级学科为心理学或二级学科为教育技术学,申请人需明确项目所属学科门类,教育学或理学选其一。
6.对在当批次资助结果发布之前出(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予资助。
(二)特别资助
1.特别资助(站前)
申请人须为2021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2)拟进站人员须是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 2021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进站不超过4个月,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0年1月1日(含)以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3)不超过 35 周岁(1985年3月31日后出生)。
(4)进站学科为自然科学。申请项目须为表1中规定的研究方向,且为非涉密项目。
(5)拟进站人员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该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术造诣深厚;且原则上可为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国家级科研平台。
(6)对申请进入本单位相同一级学科并由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的人员的总比例不得超过30%。
(7)入选者须在资助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资助资格。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8)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组织实施的各类博士后国(境)外交流计划赴外的项目(学术交流项目除外)、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不得申请。
(9)之江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开展智能感知、智能网络、智能计算、智能系统等研究工作,对入选者给予配套资助。
表1特别资助(站前)资助研究方向一览表 | ||
序号 | 学科领域 | 研究方向 |
1 | 基础研究 | 基础数学 |
2 | 核心计算基础数学 | |
3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
4 | 理论物理 | |
5 | 量子物理的新发现和研究理论物理 | |
6 | 物理化学 | |
7 | 材料化学 | |
8 | 基础前沿交叉 | 超常环境下系统力学问题研究与验证 |
9 | 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与分子成像 | |
10 | 能源化学转化的动态本质与调控 | |
11 | 先进材料 | 高性能材料结构设计、制备与应用探索 |
12 | 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 | |
13 | 新能源汽车 | |
14 | 能源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与示范 |
15 |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 |
16 | 基于高效热工转换的先进动力技术 | |
17 | 可再生能源与多能互补应用示范 | |
18 | 生命与健康 |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 |
19 | 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 | |
20 |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免疫 | |
21 | 器官修复与再造 | |
22 | 生物合成 | |
23 | 健康保障技术与装备 | |
24 | 战略生物资源评价与转化利用 | |
25 | 信息 | 量子通信 |
26 | 网络空间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 | |
27 | 高效能计算与网络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 | |
28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 |
29 | 区块链 | |
30 | 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 | |
31 | 集成电路与核心基础器件 | |
32 | 机器人与超精密极端制造 | |
33 | 光电空间 | 空间科学先导 |
34 | 月球与首次火星科学探测 | |
35 | 平流层飞艇 |
2.特别资助(站中)
(1)进站满4个月。
(2)已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或在项目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成效。发展潜力大,在站期间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
(3)申请项目应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或创新性。可以是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的延续和深化,但必须有创新点或创新成果,且为非涉密项目。
(4)由设站单位择优推荐。按照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人数的1/20推荐;不足20人的,推荐1人。
(5)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优先推荐: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资助;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学术荣誉称号;设站单位引进的优秀留学回国人才;设站单位重点培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才。
(6)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
(7)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特别资助(站前)的人员不可申请。入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实施的各类博士后国(境)外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除外)的派出人员,在完成派出工作或提前结束国(境)外研究工作后,继续在国内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由我校人事处出具证明后可申请。
(8)企业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只可向工作站设站单位提交申请。
(9)如果申请项目所属一级学科为心理学或二级学科为教育技术学,申请人需明确项目所属学科门类,教育学或理学选其一。
(10)对在当批次资助结果发布之前出(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予资助。
(三)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1.在站2年以上或出站5年内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者优先。
2.申请人为所投专著唯一作者。
3.专著所属学科领域为自然科学。
4.字数不少于15万字。
5.仅限学术专著,不含译著、研究报告集、学术资料、工具书等。
6.在专著书稿完成后方可申请。
三、网上申报开始及截至时间
1.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1月1日至5月31日(线下提交)
2.第69批面上资助:2月1日至3月31日
3.第3批特别资助(站前):2月1日至3月31日
4.第14批特别资助(站中):2月1日至3月31日
5.第70批面上资助:7月1日至8月31日
四、申请材料及要求
(一)面上资助、特别资助
1.面上资助
(1)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在线提交至院系。
申请书“一、个人信息”的“2.科研及奖励情况”要求填报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
申请书“二、项目信息”中不得填写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设站单位名称、合作导师姓名等,否则评审专家可视为申请人故意泄露个人信息,计0分。
(2)院系或工作站(分站)博士后管理人员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审核申报信息并提交至设站单位。
(3)企业联合培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只可向工作站设站单位提交申请,不再向联合培养的流动站设站单位提交申请材料。
2.特别资助(站前)
网上填报申请材料。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上传《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扫描件,在线提交至设站单位。
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毕业证扫描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扫描件(如无预答辩通知书,须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
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要求填报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
3.特别资助(站中)
网上填报申请材料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在线提交至院系或工作站。
申请书“一、个人信息”的“2.科研及奖励情况”要求填报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
科研成果材料是申请书“一、个人信息”的“2.科研及奖励情况”中填报内容的纸质材料。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
院系或工作站(分站)博士后管理人员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审核申报信息并提交至设站单位。
(二)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1.申请人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下载并填写《出版资助申请表》(word文档)、《报名信息表》(excel文档)各1份。
2.专著撰写规范请参阅附录。《出版资助申请表》和《报名信息表》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下载。
3.查重报告应包括总查重结果和非本人文献的查重结果。由申请人委托设站单位图书馆、研究生院或其他具有论文查重资质的机构对专著内容进行查重。
4.将专著书稿、《出版资助申请表》以PDF格式刻录光盘1张,在光盘上标识博士后姓名、专著名称;将光盘和查重报告报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将《报名信息表》电子版发送至chubanzizhu@126.com,邮件标题格式为:博士后姓名+专著名称。同时抄送至邮箱rscrcxmk@scnu.edu.cn。
五、评审工作
具体评审方式与评审指标详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1年度)》(见附件材料)。
六、其他特殊说明
(一)申请人应保证申报材料的内容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二)面上资助、特别资助(站中)项目申请书封面的二级学科为此次申报的项目所属的二级学科,特别资助(站前)项目申请书封面的一级学科为此次申报的项目所属的一级学科,按《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
(三)填写“项目经费预算”前,务必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中博基字【2020】7号)有关规定填写,我校对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金不提留任何管理费。
(四)登陆账号密码与博士后进出站管理系统一致,若忘记账号密码,请按网页指引自行找回。
七、学校人事处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智
办公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皇家1396官方网站石牌校区行政楼608室
邮政编码:510631
联系电话:020-85211057
电子邮箱:rscrcxmk@scnu.edu.cn
皇家彩世界1396网站:http://pd.scnu.edu.cn/
人事处网站:
2021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请工作相关附件材料.zip
皇家1396官方网站
2020年12月28日